中国航天科工六院研究员杨佩娟:“把工作变成爱好,人才能进步”-pg电子试玩免费
中国航天科工六院研究员杨佩娟半个多世纪专注科研——“把工作变成爱好,人才能进步”(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杨佩娟,1943年生,上海人,中国航天科工六院研究员,分析测试研究室原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她参与了“东方红一号”固体燃料配方研究和20多个型号推进剂配方研制及主要性能的质量控制,并将微机应用于固体推进剂的能量计算和性能测试。
杨佩娟记得:今年4月16日清晨,在电视上看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的直播,她激动地写下一行字——“向三位航天英雄致敬!”
自2005年从中国航天科工六院退休后,杨佩娟继续为航天事业发挥余热,她开始不断搜集资料,整理素材、汇集成册。如今,她已积攒了厚厚两大本,不仅回顾了本人的职业生涯,还记载着中国航天里程碑式的发展进程。
从江南水乡走出,来到塞北大漠安家立业,又与火箭打了一辈子交道。杨佩娟说,现在的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退休老党员,但她关注国家的发展,她为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如此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杨佩娟十分注重学习新知识。1979年,不懂微机的杨佩娟在所里第一个萌生了搞微机应用的想法。她把年幼的孩子寄托在同事家,报名参加了当时航天部举办的首期微机培训班。半年多的学习,让她对微机着了迷,学习结束回到家,还在思考着试验方案和软件设计……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她成功地将微机应用于固体推进剂的性能测试,这是中国航天科工六院历史上的首次,将原来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几十倍。之后,她看到一个固体推进剂研究所当时还需要请托外单位进行配方理论计算,费时费钱,她决定用微机开发。从确定原理方法到编程和调试程序,杨佩娟解决了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杨佩娟先后参与了“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用发动机、“亚洲二号”通信卫星用上面级发动机等20多个型号推进剂配方研制的质量控制,她负责的“推进剂在旋转流场中燃烧特性的研究”课题为同行摸索出成熟的研究条件和方法。
国防科工委科研成果奖、部级科技进步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杨佩娟一生荣誉满满,但她说,这些奖项的背后是团队的共同奋斗,也包含着她对家人的亏欠:由于忙于工作,一拖再拖,老母亲从病倒到病故的半年多时间里,她没请过一次假;她只有一个孩子,却很少有时间陪伴和照顾孩子,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无限的工作中……
如今,刚参加工作时被同事称为“上海姑娘”的杨佩娟已近耄耋之年。她家写字台上的电脑旁,一本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编程书籍是她经常学习的。“热爱是奋斗的最大动力。人就是这样,干一行爱一行,把工作变成爱好,人才能进步。”她说。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