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古籍修复师:他们用指尖医术一点点地拯救这份“生命”-pg电子试玩免费
【广西古籍修复师:修复一本书堪比建一栋楼】6月24日,在广西柳州市图书馆古籍部,有一群专业从事古籍修复的文化工作者,工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古籍、毛笔、刷子、镊子等工具,她们手握毛笔小心谨慎地把一张张破旧老化的古纸,一本本残缺破碎的古籍,用指尖医术一点点地拯救这份“生命”。
现在的古籍修复师,是中国鲜为人知的职业,这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文史保护、古籍修复理论等知识。
柳州市图书馆古籍部的主任粟卫民,起初他因喜爱历史,2018年与古籍部结缘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他认为,一名合格的古籍修复师需要练习高超的技艺、平和的心态、精准的手法、眼力、极高的耐心和细心。一本古籍的修复工序复杂精细,对每一本古籍都要先“望、闻、问、切”了解病情,再对症下药。
“目前,遇到最难修复的古籍是《康熙字典》,破损面积达到80%,采用补、托、溜等多种手法,虽然要耗时半年时间才完成了一册,但很享受整个修复的过程和成品,建一栋楼都比修书快。”粟卫民笑容满面地说。慢工出细活,心态平和是很重要。粟卫民回忆说:“记得有一次修书时,我因为一些琐事受到影响,当时比较急躁,手中工具力度再重一点就可能戳破。我突然意识到不对,快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深呼吸一口气,调整当时的状态,告诉自己要从‘心’开始。”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员紧缺的难题得到缓解。历史专业毕业的欧思雪,通过古籍部的层层考核,在2019年加入到古籍部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90后”的她成为了馆里最年轻的“女郎中”。“当时听说被录取激动得从凳子上跳了起来,心情像中了彩票似的。一转眼,来古籍部三年多了,让我感到受益匪浅,从最初的记忆生疏到现在日渐成熟,我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复技能,心愿是让这些珍贵的文物“活”过来。”欧思雪说。
近期,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古籍修复师这份职业,在图书馆和各校区开展各项古籍修复体验活动,欧思雪也到学校去给学生上公开课普及古籍文化保护的知识,以一己之力培养更多新一代人才,让更多人感受古籍修复的魅力。古籍修复师们表示,在修复时会运用到现代技术,如纸浆补书机、纸张纤维观察仪等设备。身为文博艺术从业人员,他们将发扬光大优秀的文化。